白癜风工程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220426/10713468.html 近日,一个头顶“冰花树”、看起来很滑稽的小男孩引一众网友泪目。 图片里,他衣衫有些单薄,头发、眉毛、睫毛全部冻出冰花,脸蛋也冻得通红,尽管如此,小男孩却一脸呆萌和坚决。 据报道,“冰花”男孩是云南昭通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父母在外务工。由于他家离学校有4.5公里,再加上近日云南昭通等地迎来“降雪”+“冷冻”模式,因温度太低,山里的孩子上学路变得越发艰险,小男孩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教室后,头发和眉毛已经结满冰霜变成了雪白。 而目前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班级教室内尚无取暖设备,校长说,学校一直在争取。 看到了这小男孩在求学路上的艰辛和努力,许多网友被他的坚持感动,纷纷向其寄语,“孩子,你吃的苦将会照亮你未来的路。”“孩子,心疼但也鼓励你,求学路不容易,坚持下去。” 但是,我们更应注意的是,冬日降温,山区里的小学却还没有取暖设施;天寒地冻,许多留守儿童只身着单薄冬衣;上学路远,孩子们一个多小时的上学路程全靠双腿步行……比起煽情,这则新闻更应让我们反思,我们对改善贫困山区教育做的还远远不够。 这些孩子的上学路都不容易 这个“冰花男孩”再一次将大众的眼光带向了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年,贫困地区孩子上学路之艰难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我们很难想象在日益进步的今天,还有孩子在如此艰难地求学,想着那些在崎岖山路上顶着寒风独自奔波的瘦小身影,坚强而又沉重。 今年5月,新华社记者一篇《记者手记|在丛林和悬崖中穿行,随留守儿童走了一次放学路》记录了贵州省兴义市泥凼镇老寨村两个孩子的上学路。那是8公里的陡峭山路,从村路旁边的石头路直接爬上山,在“几乎无路可走”的乱石山中时隐时现,这样的上学路要花费两个小时。 “几乎无路可走”的乱石山,一转眼,前面的人就“淹没”在荆棘和杂草丛中。新华社记者王新明摄 那些飞索过怒江上学的孩子更是不易。在云南省福贡县,一些学校的小学生必须用钢索飞渡宽余米、激流汹涌的怒江上学。在马吉乡的7所学校中,6所有学生需要这样滑索上学,好在在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