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3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37年扎根祖国西南边疆,奋战在水电建设一线,主持和组织设计建成国内外75座水电站,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在年12月31日举行的云南省科技创新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宗亮被授予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扎根边疆

年从清华大学水利系毕业后,张宗亮毅然选择来到素有“水电富矿”之称的云南,选择了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工作之初,他就参加了被誉为中国水电建设对外开放“窗口”的鲁布革水电站设计工作。

“在鲁布革水电站设计工作中,我们提出应用新型预应力闸墩,这一技术创新获得年云南省‘五小’成果二等奖。”谈及自己获得的第一项科技奖励,张宗亮认为,实践让自己这名“学徒”得到了成长。

年开始,张宗亮作为设计总工程师开始全面主持糯扎渡水电站勘察设计研究工作。不到37岁就被委以“西电东送”“云电外送”战略工程的设计工作,张宗亮满怀年轻人的冲劲与干劲一头扎进了工程设计与建设中。

奋战的岁月中,白天张宗亮与同事顶着烈日进行勘察,晚上大家聚在一起商讨技术难点,他每年几乎有天的时间驻扎在工地。在张宗亮的率领下,科研团队首次研发了特高心墙坝采用人工碎石掺砾土料和软岩堆石料筑坝成套技术,攻克了特高心墙坝变形控制和变形协调难题。

15年倾注心血让蓝图变成现实。年,糯扎渡水电站提前2年投产发电,该工程心墙堆石坝高.5米,居同类坝型世界第三、全国第一。

临危受命

年8月3日,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牛栏江红石岩村山体大面积垮塌,在江面上形成了总库容2.6亿立方米、总方量1万立方米的巨型堰塞湖,给当地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威胁。

面对抢险任务,张宗亮率领团队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查勘。冒着余震、塌方、滚石等危险,团队收集并掌握第一手资料,创建了堰塞体风险识别与溃堰分析的应急抢险关键技术,为堰塞湖排险处置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仅用9天就完成了红石岩应急抢险处置工作。

红石岩堰塞湖险情初步解除后,抢险转入了“保安减灾”后续处置阶段。在对堰塞湖进行更为详尽观测的基础上,张宗亮创新性提出“除害兴利、变废为宝”,将堰塞湖改造成集防洪、供水、发电、旅游等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的理念。

秉承创新理念,张宗亮亲任堰塞湖综合整治工程的设计总工程师,并主持了“堰塞坝险情处置与开发利用保障技术与装备研发”这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6年科研攻关,堰塞坝建设的多项技术瓶颈得到一一解决。年6月,红石岩堰塞坝实现首机投产发电,该工程成为世界首座“应急抢险—后续处置—整治利用”一体化水利枢纽工程。

坚守初心

“大师”是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同事对张宗亮的尊称,这不仅是因为他8年当选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更是对他37年来在专业技术之路上拼搏追求、学有建树的敬佩。

多年来,张宗亮率领团队完成两座世界前十高坝设计,创造了多项中国之最乃至世界第一的里程碑工程;他主持和组织设计建成国内外75座水电站勘察设计科研工作,其中云南省境内水电站47座,总装机容量达万千瓦,总投资近亿元。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份份荣誉及获奖证书并没有让张宗亮停下创新的脚步。他将自己取得的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于澜沧江如美、雅砻江两河口、大渡河双江口等多个水电站建设中,并率领团队结合工程实际研发新技术,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特高坝成功建设和技术发展。

“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看西南。近年来,云南省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这为我们水电建设者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舞台。”张宗亮表示,当前能源产业已成为云南支柱产业,水电、风电、太阳能等为主的绿色能源正加速发展,自己将扎根祖国西南,坚守初心、致力创新,为云南乃至全国水电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记者季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60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