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7月10日电(丁凝刘馨蔚潘越)年7月10日,是支教老师李金离开龙泉中学的日子。7月7日学生们放假回家后,整个校园空荡荡的。年8月,李金和另外5名同学被选为云南师范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来到云南昭通鲁甸县龙头山镇,孩子们看到校园里有了“新面孔”,都主动上来和他们打招呼。在过去的一年里,6个人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更像是孩子们的朋友。图为李金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年,云南师范大学将支教团服务点定在了当时的震中所在地龙头山镇。5年过去,如今走在龙泉中学校园里,崭新的校舍前是孩子们下课后追逐打闹的身影,唯有校史馆里挂着的一幅幅记录地震的照片,提醒着人们这里曾发生过地震。图为航拍龙头山镇。李金从小也是在像龙头山这样的小镇上长大的,读高中时,从北京大学来到镇上支教的老师让他看到了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把爱和知识传递下去”的信念,促使着他报名参加了本科学校支教团队选拔。图为课间李金在和学生在打篮球。来到龙泉中学后,支教团六人制定了“以心灵重建为主”的工作主线。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争取在短暂的一年里让孩子们收获更多。昭通地处滇东北,一到冬天气温便很低。在了解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都还没有用上热水时,本科专业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的李金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孩子们解决这个难题。他把学校里地震时受捐的两台空气能热泵安装起来。如今,热水已经接到了学生的洗漱台。图为支教团老师白继鹏带领孩子们上早读课。彭宗琪也是支教团中的一员,作为学校校史馆的讲解员,她一遍遍向学生们讲述着龙头山镇从地震到重建的那段岁月。即使讲述过很多遍,每次讲到动情时还是会眼含泪花。校史馆的桌子上排列着孩子们的留言本,每个本子上都写满了孩子们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地震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要让孩子们要知道自己的学校、自己的家乡之前发生过的事情,要记住当时帮助过我们的人,学会感恩,也要更加坚强地努力奋斗。”彭宗琪说道。都俊朕老师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嘟嘟”,这个一米八几的山东大汉并没有告诉家里人自己支教的地方曾经发生过地震。他带领孩子们开办了很多社团,并找到相应专业的老师来教授。棋艺、篮球、绘画、手工、书法,每个社团现在都办得有声有色。“现在学校广播站就缺一个专业的老师,不过下一届支教团会有一个播音专业的学妹,到时候广播站的孩子们就有福啦!”都俊朕说社团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能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变得更加自信、阳光。图为都俊朕在棋艺社指导孩子们下棋。武凯是六人中唯一一名体育专业的老师,来到龙泉中学后,他把体育有特长的孩子们召集起来组建了拳击队,并引进了射击项目。在年云南省首届校园拳击锦标赛上,孩子们取得一金一银三铜、三个三等奖的成绩。图为武凯在指导孩子们练习拳击。起初来到这里时大家并不适应。只要一换季,身体上就会有一些反应。刚来那个学期的冬天,6个人就全部病倒了。“因为一直发烧,爸妈跟我视频时发现我在卫生院,便连夜驱车来看我。”支教团老师白继鹏说道,“爸妈打电话让我出校门,在这个地方看到他们拎着大包小包站在校门口,心里又激动又难过。”图为支教团老师们走在家访的路上。学校里的孩子都住在周边山村,每次去家访老师们都要跟着孩子走很远的山路。“有一次我们去一对姐弟家家访,孩子们说平时他们都是走路回家的,问我们是走路还是坐车?后来才知道,走路可以节省10元车费。我们中午12点出发,一直走了两个半小时才到他家里。”李金说道。图为李金和学生走在家访的路上。“孩子们来上学不容易,山路转弯大,路的外侧也没什么护栏,有些地方山坡差不多有80多度。”李金说道。“支教辛苦是辛苦,但是只要看到孩子们脸上对知识的渴望,对老师的渴望,心里面还是很幸福。”再有两个月,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就要把“接力棒”递给下一批学弟学妹了。上一届支教团走的时候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孩子们。熟知这一点的孩子们,最近常变着法子来看支教团的老师。有来请教作业的,也有来求合影的。有的老师还收到了不知名的短信,短信里写着“老师您下一个学期是不是要走了,不教我们了?”图为支教团老师黄笛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有一次下了晚自习,一群学生一直在办公室等我们,就是为了借我们的手机给上一届支教团里的一个老师视频通话,那天是那位老师的生日。”据李金回忆,那次视频通话老师、学生们哭哭笑笑作一团,打了两个小时还没打完。李金不知道他走了以后,明年会不会有孩子给他打电话。(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p/pgzp/62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