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fzb昭通巾帼扶贫故事

昭通市妇联、昭通市扶贫办、昭通广播电视台交通旅游广播联合讲述······

脱贫攻坚伟大工程战场上,她们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战士,她们的感人故事,奏响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时代强音!

本期讲述: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砚池党工委春熙社区罗富燕的扶贫故事

罗富燕是鲁甸县乐红镇乐红村蒋家包包村民小组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家中6口人,60多岁身体不太好的公婆、两个年幼的孩子,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多年来,一家人都蜗居在不足60平方米的C级危房中。尽管夫妻俩都不是好吃懒做的人,但是这里坡高山陡,天气恶劣、广种薄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其丈夫也尝试通过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但奈何文化不太高,也没有过硬的技术,找不到较为稳定的工作,只能打点零工,工资也是非常的低,维持温饱都有问题,更别谈修建安全的住房,两个孩子到了可以上幼儿园的年龄,由于离镇幼儿园比较远,交通不便,加之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都没有入园,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家庭年人均纯收入.67元。

年初,驻村工作队入村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到鲁甸县城卯家湾集中安置,在很多群众或处于观望状态或不愿搬迁时,她第一个报了名,回去与老人做通思想工作后,在年底搬入卯家湾安置区,看着环境优美的小区,平米的大房子,满地的柏油路,附近配套的幼儿园、卫生室、菜市场、超市,一家人非常开心,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其丈夫参加了政府举办的免费技术培训,现在找到较稳定的工作,每月的平均工资达到元。

社区初建,急需工作人员,于是她就经常到卯家湾社区当志愿者,教其他搬迁群众一些操家理务的常识、缝纫技术等,一边做好志愿服务,一边利用闲暇学习。她说:“因为我是最先搬进安置区来的,现在娃娃读书方便了,老人看病就医方便了,出门买东西更近了,这些都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我就觉得我应该为搬来的邻居做点事情,所以我就来帮帮忙,能做什么就尽力做点什么”。

年底,罗富燕进入春熙社区工作,社区群众的大小事情都尽心尽力、亲力亲为。她说起自己就是搬迁户,非常明白其他搬迁群众的顾虑,通过自身,更能与群众拉进距离,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需求,为搬迁群众解决实际之需。想尽一切办法找寻合适的工作岗位,推荐给多种原因不能外出的在家群众,至今,通过她的推荐,社区近百人实现了就近务工。她走在社区,经常有群众跟她打招呼,邀请她到家做客,这些来自各方的搬迁群众早把她当成了家人。

目前,罗富燕已任卯家湾安置区春熙社区妇联主席,虽然别人笑谈她拿钱不多管事不少,但她说很满意现在充实的生活状态,加上丈夫的工资,现在他们家的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56元。罗富燕通过自身的努力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家庭的脱贫,还帮助了其他群众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来源:市妇联发展部

编辑:付天琴

审核:王志红

投稿邮箱:ztnxzs

.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25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