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去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znlvye.com/m/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引发的灾害类型多种多样,在山区最突出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地质灾害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还严重影响铁路、公路、水运及水电站等基础设施的运营安全。01.我国地震地质灾害总体特征活动断裂的分布与断裂活动是发震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深大活动断裂是发生强烈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我国西部和西南部深大断裂发育,历史上强震比较频繁。中国主要地震带分布地震地质灾害主要为地震作用引发的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表破裂、砂土液化和地面变形等,其次为地震塌陷、堰塞湖溃决等。我国的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强震频发、山地高峻、岩体破碎的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周边的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是地震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最为频发的地区。青藏高原周缘大型滑坡分布据统计,在青藏高原周缘已发现的众多滑坡中,体积≥×m的超过处,体积≥×m的达余处,体积≥0×m的近处。在这些大型—巨型滑坡中,50%以上是古地震或历史地震诱发的滑坡,它们在降水或人类活动影响下再次出现复活。典型古地震滑坡复活特征台湾岛和新疆的天山周边也是地震地质灾害高发区。华北地区虽然强震频度略低,但由于河流阶地或冲积平原分布广,存在有利于地震液化和软土震陷灾害的地质条件,总体上也属于灾害频发地区。福建东南沿海、广东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部,震级大小和频度偏低,但存在一些有利震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如海岸山地、滨海软土等)和降雨量大的特点,地震地质灾害也比较发育。除上述地区之外的广大地区属弱震区,地震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很低。02.地震实例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特点震级8.0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4度)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震中烈度高达Ⅸ度,Ⅹ度区面积约㎞,呈北东向狭长条带状展布。沿北东走向的龙门山中央断裂带发生了约次2.0级以上余震,其中5级以上余震27次。汶川地震造成约km的地表破裂,同时诱发了数以万计的地质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迄今有记录的空间分布最密集、规模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地震地质灾害。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图据统计,龙门山地区在汶川地震前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变化显著。震后5年的地质灾害总体频率明显增长。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均有较大增长,其中泥石流频率增长最为迅猛,增长了约%;然后是崩塌和滑坡,分别增长了约%和%。汶川震前5年(—年)滑坡密度分布图汶川震后5年(—年)滑坡密度分布图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地质灾害特点震级7.1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北纬33.2度、东经96.6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14km,造成玉树县城附近产生连续地表破裂约23km,同时诱发了一系列滑坡、崩塌和震裂山体。现场地表破裂特征玉树地震的震源机制属于走滑型,与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类似。由于走滑型地震能量消散快、影响范围窄,与汶川地震相比,玉树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数量较少,滑坡规模小。年4月20日芦山地震地质灾害特点震级7.0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0度)发生7.0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13km。地震诱发了数千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芦山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图统计表明,震后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增加,地震共诱发地质灾害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由震前的处增加到震后的处,局部密集分布,其中震中附近以崩塌为主。总体上,震中东南部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强度高于西北区域。年8月03日鲁甸地震地质灾害特点震级6.5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2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km。鲁甸地震虽然震级较小,但震源浅,地表影响烈度高,地表破裂带特征明显,引发大量地质灾害。鲁甸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图地震地质灾害类型以松散体滑坡为主,其空间分布呈现如下特征:在地震烈度Ⅸ度区内,地质灾害点达处,密度个/㎞;Ⅷ度区内地质灾害点个,主要以小型为主,密度为89个/㎞;Ⅶ度区内地质灾害密度为26个/㎞,Ⅵ度区内密度为14个/㎞。参考资料与图片:《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特点与监测防治进展》张永双;中国地震局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zl/pgzl/6898.html
------分隔线----------------------------